心理是指人的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如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也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
什么是健康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其实健康:不是没有疾病。“没有病的人就是健康的人”这是一个片面的观点。也是一种传统的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躯体无病。”
其实,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还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什么是心理健康
人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的健康是指人的身体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疾病的发生;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现实保持统一,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自觉学习心理知识,是寻求心理健康的良药;
2.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
3.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
4.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攀比,做最优秀的自己;
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
6.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
大学生活我们要做到“三保持”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不断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的习惯。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抗击挫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这也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