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我校组织收看“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

发布日期:2025-04-28   来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点击量:

4月25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委托信阳师范大学开展“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活动。此次心理健康公开课引导学生从防御机制的视角深入理解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增强情绪和行为管理意识,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

我校师生纷纷参与,通过集中或自行观看学习的方式。下面,我们一起看各院部收看情况及心得感悟!

                                                                                 收看情况

化学工程学院组织收看学习

制药工程学院组织收看学习

医药学院组织收看学习

医药学院组织收看学习

信息工程学院组织收看学习

护理学院组织收看学习

建筑工程学院组织收看学习


经济管理学院组织收看学习

商学院组织收看学习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学院组织收看学习

本科部组织收看学习

心得感悟

化学工程学院

化工2401

张果

生活中,我们常无意识地启动心理防御机制应对压力,这恰是理解自身情绪与行为的关键钥匙。否认是常见的“心理盾牌”,如面对亲人离世时拒绝接受现实,通过暂时屏蔽痛苦维持心理平衡;合理化则像“自我安慰术”,考试失利后以“运气不好”开解自己,避免陷入自卑;反向形成如内向者刻意表现外向,用相反行为掩盖真实情感,防止脆弱暴露。

这些机制本质是大脑的“自救程序”,帮我们在冲突中保留心理能量。但过度依赖也会阻碍成长——长期否认问题会让矛盾积累,合理化失败会削弱自我反思。心理学教会我们:接纳防御机制的存在,更要在适当时候“主动破防”,用理性觉察替代本能逃避,才能真正与情绪和解,在自我认知的光照中实现心理成熟。

理解防御机制不是批判“软弱”,而是看见人性的柔韧与智慧。当我们能笑着对自己说“原来我在防御”时,便已迈出了与自己和解的第一步。

制药工程学院

化制2402 班长

武要丽

2025年4月25日下午,我观看了以“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为主题的心理直播课之后,了解到“心理防御机制”这一概念,我仿佛获得了一把解读自我的钥匙。

原来日常生活中那些下意识的反应,都藏着心理学的智慧。面对考试失利时,用“这次只是运气不好”安慰自己,这是“合理化”在缓解焦虑;将对父母的不满发泄到朋友身上,则是“转移”机制在运作。这些防御策略像心灵的缓冲垫,帮助我们在压力下保持心理平衡。

但课程也让我意识到,过度依赖防御机制会成为成长的阻碍。比如“否认”虽能暂时逃避痛苦,却让问题在心底生根。相比之下,“升华”机制最让我震撼——把愤怒转化为运动激情,将悲伤升华为创作灵感,这种化消极情绪为积极行动的方式,展现了心理防御的建设性力量。

这次学习让我学会在情绪波动时暂停反思:此刻启用的防御机制,是在保护我,还是在阻碍我直面问题?带着这份觉察,我相信能更好地平衡自我保护与主动成长,在探索内心世界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医药学院

心理专员

李乐

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我院积极响应河南省教育厅号召,于4月25日晚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专题公开课。

本次公开课内容丰富、案例详实,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作为医药专业人才培养单位,我院始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本次学习,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自身心理状态的理解,更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医药从业人员的重要性。

活动组织过程中,各班级辅导员认真负责,确保观看质量。课后,各班级还开展了专题讨论,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许多学生反映,通过此次学习,掌握了识别和调节心理状态的有效方法,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今后,我院将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心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医药卫生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机电工程学院

心理专员

康恒源

为贯彻落实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4月25日19:00,机电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号召,组织辅导员及学生代表,通过集中与个人观看相结合的方式,认真收看“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

当晚,师生们在教室中准时扫码进入“河南省教育厅”视频号直播间。公开课上,主讲老师从较原始、较成熟和高级防御机制的常见表现切入,结合丰富的日常故事,深入剖析防御机制对生活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运用高级和成熟的防御机制调节情绪、管理行为。观看过程中,师生们全神贯注,认真记录要点。

观看结束后,学院迅速开展心得交流活动。辅导员康恒源结合工作实际,分享了将防御机制理论运用到学生心理辅导中的思路;学生代表也纷纷畅谈学习感悟,表示对自身情绪和行为有了新认识,掌握了更科学的心理调节方法。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加深了机电工程学院师生对心理防御机制的理解,提升了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能力,也为学院后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机电工程学院将持续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师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信息工程学院

                                                                         网络2404

                                                      余桂霞                                                      

在本次心理健康公开课上,老师以生动的生活案例解析了“心理防御机制”这一心理学概念,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的许多情绪和行为,背后都隐藏着心理自我保护的“秘密逻辑”这次课程不仅让我更理解自己,也让我学会用更智慧的方式应对压力。让防御机制成为成长的工具

这次课程让我明白,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消灭防御机制,而是学会驾驭它。就像弗洛伊德所说:“防御是人类心灵的智慧,但我们需要的是灵活而非僵化的智慧。”

未来,我希望能像课堂案例中那位用“升华”将社交恐惧锻炼成演讲能力的学长一样,把每一个情绪挑战,都转化为升级心理韧性的机。因为最好的“防御”,从来不是筑起高墙,而是培养一颗能进能退、可柔可刚的智慧之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正是引导我们从“本能反应”走向“有意识选择”。每一次用成熟方式应对挑战,都是对心灵的滋养。正如荣格所言:“阴影无法被消除,但可以被觉察和整合。”当我们学会以智慧面对冲突,便真正掌握了终身受益的“情绪免疫力”作为心理委员,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简单地“解决问题”,而是帮助同学们建立更智慧的应对方式。防御机制就像心灵的保护壳,原始的方式让人困在原地,而成熟的方式则能推动成长。

未来,我会继续学习心理学知识,提升助人能力,让更多同学学会用更健康的方式面对挑战。正如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说:“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是我们选择反应的力量和自由。”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大家拓展这个“空间”,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成长路上,走得更加从容、坚定。

护理学院

护理2406

  唐思梦

参加了“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公开课,我收获颇丰。课程深入讲解了心理防御机制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让我对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心理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面对压力和情绪困扰时,潜意识中采取的自我保护方式。它分为原始防御(如否认、压抑)和成熟防御(如合理化、升华)。通过丰富案例,我直观感受到不同防御机制对生活的影响。例如,面对挫折,合理化能减轻心理压力,升华则可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行动,这些都是成熟防御机制的体现。

这次公开课让我明白,学会运用成熟防御机制,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情绪,还能促进个人成长和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未来,我将尝试将这些原理应用到生活中,以更成熟的心态面对挑战和压力。这堂课为我开启了理解内心的新视角,对我今后的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意义重大。

护理学院

护理2410

李瑞

通过此次“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公开课,我对自身心理有了全新认知。原来生活中下意识的反应,如遭遇批评时的反驳、失败后的逃避,都是心理防御机制在运作。它像一位无形的“心理保镖”,用压抑、否认、合理化等方式帮我们缓解焦虑。

课程最令我触动的是,防御机制并非全是消极的。适度运用能缓冲压力,但过度依赖则会成为成长阻碍。我意识到,要学会觉察自己常用的防御方式,接纳真实情绪,而非一味逃避。比如面对工作失误,不应简单归咎于运气,而是正视不足。这堂课让我明白,了解心理防御机制是探索内心、实现自我成长的重要一步,未来我将用所学更好地认识自己、管理情绪。

建筑工程学院

工管2402班长

吴丙文

这堂以心理防御机制为主题的公开课,像一把精巧的手术刀,剖开了日常情绪背后的深层逻辑。老师通过“情绪转移”的案例让我恍然大悟:上周加班后对家人无故发火,竟是内心压力的代偿性宣泄。当防御机制从弗洛伊德的理论框架中走到生活现场,每个案例都成为映照自我的镜子。

投射效应最令我脊背发凉——那些对他人“固执”“虚伪”的指责,何尝不是自我拒绝承认的特质?课程中“酸葡萄心理”的现代演绎更显精妙:求职失败后刻意贬低目标公司,这种心理自我保护宛如饮鸩止渴,在缓解焦虑的同时遮蔽了成长的可能。最触动我的是老师对“成熟防御”的诠释:幽默化解尴尬不是逃避,而是情绪炼金术;将挫折感转化为创作动力,恰似蚌病成珠的生命智慧。这让我意识到防御机制本身并无善恶,关键在于是否带着觉知使用。课程结束时,投影幕上的萨特名言“人注定要自由”显得格外耀眼——当我们看穿潜意识的把戏,便真正掌握了情绪自主的钥匙。

商学院

心理专员

倪蜜

通过观看此次心理健康公开课,我对心理防御机制有了全新认知。课程中提到的否认、压抑等原始防御机制,让我意识到自己曾因逃避失败而不愿正视问题的幼稚。而升华、幽默等高级防御机制的讲解,更如醍醐灌顶,原来情绪与压力可以转化为积极的创作动力或化解尴尬的智慧。

那些贴近生活的案例,让我看到防御机制在人际交往、学业压力中的具体表现。今后,我会更加留意自己的情绪反应,主动运用成熟的防御机制,把消极情绪转化为成长动力,以更理性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挑战,拥抱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学院

王雯雯

初次了解心理防御机制时,我忽然读懂了许多“不可理喻”的瞬间——原来每一种情绪反应,都是心灵在困境中开出的“生存之花”。

那些藏在潜意识里的防御策略,像极了心灵的“应急工具箱”:当现实太锋利时,“否认”会递来一块遮眼布,让我们不必直面即时的崩溃;“合理化”如同温柔的谎言,帮我们给挫败感裹上糖衣;而“升华”则像炼金术,将痛苦熔炼成向上的力量。记得朋友失恋后疯狂健身,汗水里浇灭的不只是眼泪,更是用“置换防御”重新锚定生活的重心。

但防御机制的双面性更值得玩味:适度使用是心理的“缓冲垫”,过度依赖却会变成困住自我的“琥珀”。曾见过有人用“幽默防御”掩盖所有严肃冲突,玩笑背后是不敢直面问题的怯懦;也见过有人将压力“压抑”到潜意识,最终在身体上以失眠、暴食等形式rebound(反弹)。这让我想起弗洛伊德说的:“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

真正的成长,或许在于学会与防御机制“和解”——不否定它曾守护我们的善意,却也不任由它替代真实的自我表达。当我们能在愤怒时觉察是否在“反向形成”,在逃避时追问是否在“退行”,那些曾模糊的情绪轮廓会逐渐清晰:原来防御的尽头,藏着未被听见的需求,未被治愈的伤口。

下次再被情绪席卷时,不妨像拆解盲盒般轻轻剥开防御的外壳:也许在“否认”背后,是对失去的恐惧;在“投射”之下,藏着未被接纳的自我。看见它们,便是与自己和解的开始——毕竟,最温柔的心理疗愈,从来不是与防御对抗,而是让阳光照进潜意识的角落,让心灵在真实中舒展生长。

本科部

应计算机2401班学习委员

齐轩

观看心理防御指南后,我深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指南中提到的几种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投射和合理化,让我对自我保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中,通过分享事例分析心理防御机制的环节尤其吸引我,这个环节不仅能让人快速代入场景,而且更容易让我们对心理防御机制有更深的了解。此外,指南还强调了积极思维训练的重要性,鼓励我们将消极想法转化为积极态度,比如去乡村支教等利他的行为。在遇到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观看让我意识到,维护心理健康需要日常的努力和实践,我将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提升自我心理韧性。